“世異則事異,事異則備變。”這句出自《管子·權修》的古語,在今天的資本市場中被演繹得淋漓盡致。註冊制的推行不僅改變了企業上市的方式,更深刻地重塑了控股權收購的底層邏輯。曾幾何時,一紙上市殼資源足以撬動百億估值,而如今,“殼”的光環日漸暗淡,站上估值C位的,是那些擁有硬科技標籤、產業協同潛力和高組織相容度的“戰略資產”。
作為美國更好併購集團(Goheal),我們深度參與並見證了這場定價範式的轉型。今天,我們不談“殼”如何凋零,而更想探討:“戰略資產”,真的準備好接棒了嗎?
先別急著為“殼”唱挽歌,我們先看看它是怎麼被一步步擠下神壇的。
首先是上市門檻的再定義。註冊制推動IPO週期大幅壓縮,從以往3-5年到如今的1-2年,企業排隊上市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。2024年北交所直通機制上線,助力“專精特新”企業以閃電速度登陸資本市場,直接把殼資源的稀缺性稀釋成了日常消費品。根據美國更好併購集團(Goheal)的數據,殼溢價率已從2015年的200%-300%斷崖式下滑至2025年的20%-30%。
其次,退市規則鐵拳砸向“僵屍公司”。“新國九條”實行多元化強制退市指標,2025年預計超80家公司告別A股舞臺,ST板塊指數較2021年退市新規前下跌45%。殼炒作從“炒未來”變成“賭生死”,沒人願做接盤俠。
最後,監管審核邏輯的根本轉向。重組交易不再看形式是否合規,而看“骨髓”是否匹配。併購標的與主業協同性不足70%,直接勸退。2024年被否的23起跨界併購,無一不是踩中了這一紅線。
由此,昔日殼王,如今多成棄子。美國更好併購集團(Goheal)在多個專案中發現,投資者更願意為“技術能打、組織靠譜、賽道有未來”的標的買單,而非為一個空殼埋單。
舊的價值體系崩塌後,新的衡量標準應運而生。但“戰略資產”不是一個神秘的玄學概念,它的價值,是可以被量化、被拆解、被建模的。我們在實踐中總結出四把用於定價的“新尺規”:
第一把是技術壁壘的“動態性”。不是簡單看你有多少專利,而是專利的“戰鬥力”幾何。科創板併購審核已將“專利品質指數”作為硬性披露指標,例如權利要求數量與技術代差係數的乘積。美國更好併購集團(Goheal)曾參與的某材料企業收購案中,僅專利複用效率這一項就提升了標的估值的18%。
第二把是產業鏈的“控制力”。在以主板為代表的“大藍籌”邏輯下,收購標的若在細分領域市占率超過15%,那就是估值的加分項。一家汽車零部件企業併購感測器廠商後,供應鏈自主率從50%躍升至85%,估值溢價飆升至1.8倍,堪稱“控鏈得天下”的現實寫照。
第三把是組織資本的“相容性”。別忽視管理團隊這項“軟價值”。如今投資者已將“核心團隊穩定性×激勵機制適配度”作為影響整合成功率的重要因數。數據顯示,核心團隊鎖定期≥3年的併購案整合成功率比普通案高出35%。
最後一把是生態網路的“外溢性”。什麼叫做“附帶靈氣”?像小米生態鏈那樣,用戶數據可以穿透品牌邊界、協同收益可以溢出財務報表。美國更好併購集團(Goheal)構建的DCF模型中,已經把開發者社區活躍度、客戶交叉轉化率等非財指標納入估值變數,貢獻估值增量最高可達32%。
你以為這只是估值模型裏調幾個權重那麼簡單?不,連交易的“語言系統”都被徹底重寫了。
比如在估值模型中,我們將技術迭代速率的權重從傳統DCF的12%提升至28%,並引入“生態網路乘數×專利池價值”的結構性因數。這不是簡單地套公式,而是試圖用數學表達未來可能性。
交易條款上,也不再是傳統“現金+股份”走天下,而是引入Earn-out機制,將30%對價與未來三年的技術成果掛鉤。對賭協議也變得更有溫度,從單一“業績目標”轉向“技術里程碑+現金流”雙觸發模式。
與此同時,監管端也在悄悄“鬆綁提效”。科創板設立快速通道,使得併購審核週期從6個月縮短至3個月,硬科技企業甚至可以同步申請“專利證券化”融資,提高流動性。美國更好併購集團(Goheal)在多個高成長性專案中,成功利用工信部“技術成熟度”認證替代部分財務審計報告,既降成本又提效率。
所以問題來了:“殼資源”黯然退場後,“戰略資產”真的準備好接棒了嗎?
從估值邏輯的角度看,答案是肯定的。戰略資產在“技術×產業×組織”三個維度上形成複合價值閉環,且更貼近長期主義。
從風險控制角度看,戰略資產提供的是“能力溢價”而非“制度套利”,其不確定性雖然高,但可通過結構化設計和技術盡調實現對沖。
而從退出路徑看,殼資產只能靠市場情緒拉高賣出,但戰略資產卻可以通過專利許可收益證券化、戰略投資者回購等方式獲得更穩健回報。
美國更好併購集團(Goheal)相信,隨著技術穿透率(專利複用/衍生效率)逐步取代PE倍數成為估值新錨,戰略資產的定價邏輯將越來越清晰,越來越可執行。
殼資源落幕,戰略資產登場。但這場範式切換還遠未到終點。
我們或許還應思考下一個問題——當技術被金融充分理解,當戰略資產成為“新共識”之後,誰將是併購市場的下一個關鍵字?是“算力”?是“演算法”?還是“數據協同”本身就會成為估值的直接貨幣?
讓我們在下一個資本週期的起點,繼續追問。
【關於Goheal】美國更好併購集團(Goheal),是一家專注於全球併購控股的領先投資控股公司,深耕上市公司控制權收購、上市公司併購重組及上市公司資本運作三大核心業務領域,憑藉深厚的專業實力和豐富經驗,為企業提供從併購到重組再到資本運作的全生命週期服務,旨在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與長期效益增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