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oheal揭上市公司控股权定价:“壳资源”落幕,“战略资产”能否接棒

时间:2025-04-18 来源:


“世异则事异,事异则备变。”这句出自《管子·权修》的古语,在今天的资本市场中被演绎得淋漓尽致。注册制的推行不仅改变了企业上市的方式,更深刻地重塑了控股权收购的底层逻辑。曾几何时,一纸上市壳资源足以撬动百亿估值,而如今,“壳”的光环日渐暗淡,站上估值C位的,是那些拥有硬科技标签、产业协同潜力和高组织兼容度的“战略资产”。


美国更好并购集团


作为美国更好并购集团(Goheal),我们深度参与并见证了这场定价范式的转型。今天,我们不谈“壳”如何凋零,而更想探讨:“战略资产”,真的准备好接棒了吗?


“门票”到“能力”:壳资源落幕的三重奏


先别急着为“壳”唱挽歌,我们先看看它是怎么被一步步挤下神坛的。


首先是上市门槛的再定义。注册制推动IPO周期大幅压缩,从以往3-5年到如今的1-2年,企业排队上市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。2024年北交所直通机制上线,助力“专精特新”企业以闪电速度登陆资本市场,直接把壳资源的稀缺性稀释成了日常消费品。根据美国更好并购集团(Goheal)的数据,壳溢价率已从2015年的200%-300%断崖式下滑至2025年的20%-30%。


其次,退市规则铁拳砸向“僵尸公司”“新国九条”实行多元化强制退市指标,2025年预计超80家公司告别A股舞台,ST板块指数较2021年退市新规前下跌45%。壳炒作从“炒未来”变成“赌生死”,没人愿做接盘侠。

最后,监管审核逻辑的根本转向。重组交易不再看形式是否合规,而看“骨髓”是否匹配。并购标的与主业协同性不足70%,直接劝退。2024年被否的23起跨界并购,无一不是踩中了这一红线。


由此,昔日壳王,如今多成弃子。美国更好并购集团(Goheal)在多个项目中发现,投资者更愿意为“技术能打、组织靠谱、赛道有未来”的标的买单,而非为一个空壳埋单。


战略资产定价的四把“尺度尺”


旧的价值体系崩塌后,新的衡量标准应运而生。但“战略资产”不是一个神秘的玄学概念,它的价值,是可以被量化、被拆解、被建模的。我们在实践中总结出四把用于定价的“新标尺”:


第一把是技术壁垒的“动态性”。不是简单看你有多少专利,而是专利的“战斗力”几何。科创板并购审核已将“专利质量指数”作为硬性披露指标,例如权利要求数量与技术代差系数的乘积。美国更好并购集团(Goheal)曾参与的某材料企业收购案中,仅专利复用效率这一项就提升了标的估值的18%。


第二把是产业链的“控制力”。在以主板为代表的“大蓝筹”逻辑下,收购标的若在细分领域市占率超过15%,那就是估值的加分项。一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并购传感器厂商后,供应链自主率从50%跃升至85%,估值溢价飙升至1.8倍,堪称“控链得天下”的现实写照。


第三把是组织资本的“兼容性”。别忽视管理团队这项“软价值”。如今投资者已将“核心团队稳定性×激励机制适配度”作为影响整合成功率的重要因子。数据显示,核心团队锁定期≥3年的并购案整合成功率比普通案高出35%。


最后一把是生态网络的“外溢性”。什么叫做“附带灵气”?像小米生态链那样,用户数据可以穿透品牌边界、协同收益可以溢出财务报表。美国更好并购集团(Goheal)构建的DCF模型中,已经把开发者社区活跃度、客户交叉转化率等非财指标纳入估值变量,贡献估值增量最高可达32%。


定价工具箱:不只是模型的更新,更是语言的重写


你以为这只是估值模型里调几个权重那么简单?不,连交易的“语言系统”都被彻底重写了。


比如在估值模型中,我们将技术迭代速率的权重从传统DCF的12%提升至28%,并引入“生态网络乘数×专利池价值”的结构性因子。这不是简单地套公式,而是试图用数学表达未来可能性。


交易条款上,也不再是传统“现金+股份”走天下,而是引入Earn-out机制,将30%对价与未来三年的技术成果挂钩。对赌协议也变得更有温度,从单一“业绩目标”转向“技术里程碑+现金流”双触发模式。


与此同时,监管端也在悄悄“松绑提效”。科创板设立快速通道,使得并购审核周期从6个月缩短至3个月,硬科技企业甚至可以同步申请“专利证券化”融资,提高流动性。美国更好并购集团(Goheal)在多个高成长性项目中,成功利用工信部“技术成熟度”认证替代部分财务审计报告,既降成本又提效率。


谁来接棒?战略资产的胜任力测试


所以问题来了:“壳资源”黯然退场后,“战略资产”真的准备好接棒了吗?


从估值逻辑的角度看,答案是肯定的。战略资产在“技术×产业×组织”三个维度上形成复合价值闭环,且更贴近长期主义。

从风险控制角度看,战略资产提供的是“能力溢价”而非“制度套利”,其不确定性虽然高,但可通过结构化设计和技术尽调实现对冲。

而从退出路径看,壳资产只能靠市场情绪拉高卖出,但战略资产却可以通过专利许可收益证券化、战略投资者回购等方式获得更稳健回报。


美国更好并购集团(Goheal)相信,随着技术穿透率(专利复用/衍生效率)逐步取代PE倍数成为估值新锚,战略资产的定价逻辑将越来越清晰,越来越可执行。


尾声:战略资产之后,谁是下一个关键词?


壳资源落幕,战略资产登场。但这场范式切换还远未到终点。


我们或许还应思考下一个问题——当技术被金融充分理解,当战略资产成为“新共识”之后,谁将是并购市场的下一个关键词?是“算力”?是“算法”?还是“数据协同”本身就会成为估值的直接货币?



更好并购集团


让我们在下一个资本周期的起点,继续追问。


【关于Goheal】美国更好并购集团(Goheal),是一家专注于全球并购控股的领先投资控股公司,深耕上市公司控制权收购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及上市公司资本运作三大核心业务领域,凭借深厚的专业实力和丰富经验,为企业提供从并购到重组再到资本运作的全生命周期服务,旨在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与长期效益增长。